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,是文学史上闻名的“晏殊派”的开山鼻祖。晏殊历仕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从国公孙休,到变法“帮凶”,再到贬官返乡,可谓“风云际会,人事点滴”。
1114年,晏殊以进士及第。当时,他尚未满二十岁,成为继欧阳修之后,宋代文坛的重要人物。宋仁宗任命他为太常博士,历任修撰、校书郎、陕西转运使、同知枢密院事、同平章事等职务。
晏殊在政治上,曾多次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要职,曾经一度被视为改革派的代表。但是,他并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思想,而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,不过这些观点都被后来的变法团体提出来作为他们的政治依据。
由于反对新法,晏殊遭到了贬谪。1128年他回到金陵后,即住进了曾祖父晏殊、祖父晏殊父亲晏几道的家——房山别业,成为一个困难的家庭成员。他在房山别业度过了余生,并开启了他卓越的文学生涯,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品。在南宋,他被誉为是以文论治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尽管晏殊的政治生涯颇有波折,但他无疑是北宋文学方面的一位巨匠。他人称“晏仙翁”,被誉为“晏三才”,是文学界第一个有“晏殊派”之称的文学流派的缔造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