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牍主义,是众多文学家、评论家长期探究文学批评内容及历史背景,并在20世纪50年代初后期初步形成的以文学本体价值为核心的一种文学解读学说。文牍主义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本体存在的过程,文学作品是一种“言说的行动”,文学创作要尊重文学的本体属性,并探求文学创作与生命本体、人性本体等深刻联系,通过不断探寻文学的本体价值,使文学回归其根源,达到为人类文化服役的目标。
文章的题目、结构、语言、手法都应该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,让作品成为自我存在的一部分。因此文牍主义认为文学不同于其他学问,文学有自身的本质和意义。文牍主义研究的是文学本质意义和作品的美学审美价值,从而为文学批评提出了全新的思路。
文牍主义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改变传统文学史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逐步走向成熟的文牍主义体系,不断提高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和对作品的把握能力,不仅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学研究,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