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据说起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期,是对秋季丰收的庆祝,并向皓月祈求丰收、团圆与幸福美好生活。中秋节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——嫦娥奔月。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,天下热得快要烤焦,后来一个神射手射下了九个太阳,留下一个太阳照亮天地,人们因此叫他“后羿”。然而后羿误杀了天上的神仙“蟾蜍精英”,愧疚不已,向妻子嫦娥求救。嫦娥拿出不死药给后羿,希望他用这颗不死药来弥补自己的过失。然而后羿深知这颗药的价值,没有予以服用。后来,他外出打猎,被其它有心的人害得只得一人。为了纪念幸存的后羿,人们在每年的农历8月15日,向后羿瞻仰并供奉月饼、蟠桃、瓜果以示悼念。
其实,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。有文献记载显示中秋节起源于周朝,在春秋时期,中秋节逐渐形成并传到了民间。而且,中秋节也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与变革,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。
在中秋节传统文化中,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食品。对于月饼起源的讲解也有很多版本,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种。一种是南方的“姜汁月饼”传说,古时人们用糯米团与各种馅料做成形状像月亮的食品供奉月神。当时人们为增加口感与品味,加入了姜汁,后来就形成了南方姜汁月饼的传统。另一种是北方流传的“起义月饼”传说,公元西元1368年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动了一次反元起义,为了传递作战信息,群众们将“起义于明月,会师在定波”的字句刻在月饼上运送给有情报的军士。
通过这些不同的传说与历史,中秋节成了一个与月亮、家庭、饮食、娱乐等相关联的中国文化节庆。无论是古人的祈愿还是现代人的追忆,中秋节都永远温暖着人们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