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拭一词最初出现在古代汉语中,意思是用手指、衣摆、装饰品等来扫拭、擦拭或轻扫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拂拭被广泛地应用于书法、绘画、古玩艺术等领域,也是道家、佛家及儒家学派中的重要术语之一。
在书法和绘画中,拂拭是一种施墨的手法,它强调笔尖的轻便、纸面的清洁和线条的透明。通过用手指、毛笔、白菜芯等轻轻拂过墨迹,使墨迹与纸面的间隙更为明显,从而增加画面质感和表现力。同时拂拭也能产生轻纱般的清新意境,具有空灵、洒脱的艺术效果。
在道家、佛家及儒家学派中,拂拭则有深刻的哲学内涵。道家的‘拂拭天地’,意指‘拂去塵垢得道者心如明鏡;除去干擾達道之純淨’;佛家的‘清净拂子’,意指‘去烦扰、清净自性’;儒家的‘拂士’,则是指‘用文明的力量去除社会的污浊和斗争,使人们得到愉悦、安宁和文化修养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拂拭作为一种精致的手艺和美学意境,并没有被现代化的社会所抛弃,而是在一些亲近自然的艺术领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。